在奧斯曼(Haussmann)的改建之下,巴黎有寬廣的街道和協調的房子,
但如果要尋找巴爾扎克筆下的巴黎,或許能在瑪黑區的窄巷中嗅到一點味道。
早上先來到拉德芳斯(La Défense),新興商業區充滿現代化的建築。
玻黎外觀的元素常能吸引路人的目光。
星期天早晨,連接著商業中心的道路,行人仍蓼蓼無幾。
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的空橋。
從 La Défense 遠眺凱旋門,彩色的部份是暫不開放的水盆噴泉。
天氣好的時候,就算什麼事都不做,也是刻幸福時光。
乘著 Métro 來到巴士底(Bastille)廣場,被視為法國王全專制象徵,
聳立四百餘年的巴士底獄,早在法國大革命後被徹底拆毀。
如今廣場中剩下小天使飛揚的柱子,紀念的是 1830 的七月革命。
遇上巴士底的創意市集。
賣的東西五花八門,一個個小攤子,
各式各樣南北貨,有點像在台灣逛夜市的感覺。
此外也是個買新鮮蔬果的好所在。
在這裡老闆和顧客的對話,真的是法文課本裡學到的那幾句,
在茫茫法語海中,聽起來有相當的熟悉感呢。
要買到喜愛口味的乳酪也可以來試試手氣。
這兩位街頭藝人,用音樂盒的原理,制作許多歌曲的板子就這樣搖了起來,
搭上渾厚磁性的歌聲,在大太陽下也忍不住佇足聆聽。
回到廣場,遇見巴士底歌劇院。
延著 Rue Saint-Antoine 走,老舊的腳踏車昂首路邊。
色調不豐,卻擁有協調的平和。
背著背包,拎著相機和地圖,穿越在大街與小巷,試著發現和體會些什麼。
走進巷裡,幫迷路的觀光客尋找方向,也繼續尋找食物。
不太挑嘴又想省小朋友又想嚐鮮,來到瑪黑區,Fallafel 絕對值得一試。
猶太口袋餅,好幾顆雞豆蔬菜丸,加上茄子生菜洋蔥,
爽口的醬料外還額外加上兩匙辣豆瓣,天氣熱也可以有好食欲。
接著來到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
平平都是廣場,協合廣場、巴士底廣場和孚日廣場卻各異其趣。
孚日廣場的四周被長得一模一樣的房子包圍,
全部的長廊都是相通的,良好的返響效果與悠閒的廣場氛圍,
許多表演者會來到這裡和行人共襄盛舉地分享藝術。
一位拉得很好的大提琴家,近距離聆聽,弓毛和弦磨擦的振動都能感受得到。
在音樂廳裡正襟危坐而有距離地聽演出是一種方式,
但經過返響板和音波傳送的損耗,眼前的表演顯得更具生命力和互動性。
連聽了好幾首曲子,在琴盒投入幾個亮亮的銅板,
專注於演出之餘,也給與善意地微笑。
[以他的功力,如果當下能夠拉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的話,一定能激起心裡的音樂漣漪]
另一頭有位小提琴家,拉著巴哈無伴奏中 Partita No.3 的 Preludo,
遠低於 442Hz 的調音,第一次聽到巴洛克音高的版本,少了亮麗多了不同韻味。
圍繞孚日廣場的建築中,其中一戶是雨果住了十幾年的故居,
如今也改為雨果紀念館,可惜遇到國定假日,沒有到裡面走一遭。
除了音樂家外,畫家也是巴黎街頭的常客,
戴墨鏡的大媽欣賞這位畫家的風格,詢問價錢後,一口氣買下兩張畫,
鮮豔的小提琴,不同於立體主義的解構重現,層疊出另一番靈魂。
走到中間的廣場,小小的草皮上躺了許多人。
血液都流到胃的頭腦不清餐後時光,例假日博物館到處關門的惱人,
索性翹起腳,在草皮上睡起覺來。
躺了約莫半小時,起身隨意走走,捉到旅人的停憩。
鐵寶臨時小團拍,於是邁步向 Métro 跨去。
碰到拱門和光影,都會莫名地聯想到「城門城門雞蛋糕」。
再度搭著一號線來到協合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集合,
一屁股坐在地板上拍完這張照片後就懶得站起來了。
走進杜麗樂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
許多小孩子在水池中玩推船遊戲。
拾張路邊的鐵椅,翻翻報紙,享受下午的北緯 48 度陽光。
小女孩抓起一把麵包碎屑,招來一群爭食的躍動麻雀。
騎士凱旋門旁還是充滿了人們。
在羅浮宮旁有一群人在玩四輪溜冰鞋,拉起一條線用各種姿勢躍過。
玩泡泡的老兄,零錢筒總傳不來響聲,但折射反射成就了紅綠與倒影。
常在地鐵站和路邊遇見的小弦樂團。
來法國第一次吃 Subway,雖然沒有大口吃肉的快感,也不失為學生好物。
歌劇院前。
每次在巴黎閒晃後,就更加感受到其內涵的豐富。
探索文化的同時,也要買菜煮飯,也要在實驗室做實驗和整理數據,
看似不搭嘎的種種,交錯出最真實的生活。
1 則留言:
小妹妹餵燕子那張照片好厲害喔,燕子很生動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