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小提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提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弦外之音

今天老師上課的時候,
提到很多音準,節奏,音量之外的細節.
最重要的就是怎麼去唱旋律,
把每段每段的特色都表達出來.

以變奏曲來說,
每一段變奏都有他不同的唱法,
如何去處理怎麼唱,
就要看演奏者的功力和思想而定.

老師就夏康前兩頁提了很多處理的方法,
乍聽之下好像都是 trivia.
仔細去聽和思考才發現微妙的差異這麼有趣,
再次驗證 devil is in the detail.

回來趕上一小的組練,
仔細一聽,
每個人的拉法都有他的差異存在.

就小提琴來說,
光是右手持弓的部分,
音色的不同就有好幾個因素,
1.重量 2.弓速 3.位置[靠橋或靠板] 4.角度
分配不同的比重可以有無限多種音色,
而且還沒把左手抖音等因素考慮進來.

任性地要求老師先幫我上夏康,
不過也因為這樣讓我找到重新認識古典樂的路.
其實我根本就還沒踏進去過,
像阿威和Yidi那樣欣賞的境界,
原來和自己是這樣遙遠.
古典音樂很廣大, 自己很渺小.

除了音準,節奏,音量這些物理性,
試著去聽它在唱些什麼, 怎麼個唱法,
才能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套句林琦琨老師說過的話:
"公式本身就會說話"

樂句原本也就會說話,
只是我到現在才聽到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