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好好讀書的聖誕假期,
跑了幾攤聚會加上逛 outlet 村買東西後,
心情還是一點也靜不下來。
宿舍的樓層要打臘,
聲音又大又不能在走廊上任意走動,嗯,不適合讀書,
這就成了讓我再出門閒晃一天的理由。
先到了 RER 的 Lozère 車站,把小暖氣還給正要出門去玩的立為為。
這個小暖氣,就算調成較小的 1000W 功率,在我宿舍房間裡一開還是就跳電,
而巴黎的溫度和華沙比,也算是比較親切可人的了。
從 Orsay-Ville 車站走到了學校圖書館。
巴黎十一大圖書館的藏書量和交大浩然比起來差了相當大截,
但對於不用課本上課只抄筆記有時候不知道在抄啥有時候老師寫錯的情況來說,
多少能補足一些需要的專業知識。
漫步在圖書館,穿越一排排埋頭苦讀和聊天抬槓參差的外國學生,
油然升起一股「當學生真好」的感覺。
只是這樣躲在保護傘下的日子,不知道還剩下多久。
想著想著,又搭上RER,那習慣的藍白紅國旗三原色車廂,
車廂內有演奏著聖誕音樂的表演者,筆直向前,車駛向小巴黎而去。
在去過里昂之後,更加喜歡有河流的城市。
(高中畢旅到中國周莊的時候,還只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感受。)
河邊的街道整整齊齊又帶著些許顏色的差異,
些許的違和感或許更貼近真實的美。
不知道穿越倫敦的泰晤士河和劃過柏林的哈維爾河的兩岸,
又是怎樣的街景。
巴黎的觀光客真是相當地多,到處都看得到拿觀光地圖和相機的人。
在地鐵站看到一對中年夫婦,站在大地圖前面有點不知所措,
就過去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忙,原來這對美國夫婦正在找如何去鐵塔,
就和他們推薦先到夏佑宮的觀景台看,再一路過橋往戰神公園走去,
也和他們解釋了在兩圈內搭 Métro 和 RER 都是用 t+ 就能解決。
舉手之勞地接受了道謝再揮手離去,不知不覺中,竟然也能幫人解答些問題了。
走近聖母院,橋邊有吹著手風琴的街頭藝人,
身旁充斥著觀光客的講話聲和快門聲,我停下腳步,週圍空氣仿若停止流動。
「我正在做什麼。」
背著相機漫步在街頭,我正在做的事和觀光客做的事有什麼不同?
什麼才是真正生活在這個城市?生活之後又能夠獲得什麼?
一百多個日子裡頭,造訪了巴黎聖母院數次。
在看了其他地方的大教堂,不輸巴黎聖母院的建築,
從硬體的觀點思考,一度懷疑巴黎聖母院是否值得擁有如此鶴立的知名度。
或許不值得,但加上和建築互動的人類事蹟:
第一次全國三級會議、聖女貞德平反訴訟會、拿破崙加冕、雨果的鐘樓怪人小說。
那可就確然值得了。
在同樣的廣場上,不是每個人都是幸運兒。
一位年老的婦人拿著零錢罐站在進入聖母院的入口旁,
站了良久,罐子裡銅錢們大概還碰不在一起。
旁邊眼睛有障礙的老伯也是如出一轍。
花點巧思,扮成駝背鐘樓怪人;拿著罐子,真實無華佝僂老人。
看似一線之隔,收入天差地遠。
這世界還是偏坦有創意(/能力/實力)的人,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人。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身價大約七十億美金,
日前宣佈參與 Bill Gates 發起的 The Giving Pledge,將捐出泰半家產作慈善,財富分配。
到頭來,縱然精神生活上要用另一把尺衡量,能力好像才是現實生活的一切。
老婦人一直要不到錢,走到旁邊和吉他賣藝人要銅板,
同樣生意不好的吉他賣藝人聳聳肩說他也是缺錢才來演奏的,同為天涯人。
什麼是公平正義和適當分配,在我心中再度打起問號。
社會主義也是有照顧不到的群眾,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