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弦外之音

今天老師上課的時候,
提到很多音準,節奏,音量之外的細節.
最重要的就是怎麼去唱旋律,
把每段每段的特色都表達出來.

以變奏曲來說,
每一段變奏都有他不同的唱法,
如何去處理怎麼唱,
就要看演奏者的功力和思想而定.

老師就夏康前兩頁提了很多處理的方法,
乍聽之下好像都是 trivia.
仔細去聽和思考才發現微妙的差異這麼有趣,
再次驗證 devil is in the detail.

回來趕上一小的組練,
仔細一聽,
每個人的拉法都有他的差異存在.

就小提琴來說,
光是右手持弓的部分,
音色的不同就有好幾個因素,
1.重量 2.弓速 3.位置[靠橋或靠板] 4.角度
分配不同的比重可以有無限多種音色,
而且還沒把左手抖音等因素考慮進來.

任性地要求老師先幫我上夏康,
不過也因為這樣讓我找到重新認識古典樂的路.
其實我根本就還沒踏進去過,
像阿威和Yidi那樣欣賞的境界,
原來和自己是這樣遙遠.
古典音樂很廣大, 自己很渺小.

除了音準,節奏,音量這些物理性,
試著去聽它在唱些什麼, 怎麼個唱法,
才能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套句林琦琨老師說過的話:
"公式本身就會說話"

樂句原本也就會說話,
只是我到現在才聽到那麼一點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