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一年再回到台北,女生穿著更加正點,捷運多了幾條線路,
但原本就豐富的城市,產生這樣的化學變化,應該能歸在預料之中。
而金門這個小島,除了熟悉的家人朋友沒有太多改變,
地區的生態倒是變了不少,為數不少的連鎖店進駐,改變原先的消費生態。
原本大部份都在讀書的朋友,也都紛紛在各地轉進職場。
於是結束接近齊頭並進的學生生涯譜上休止,
飄渺未定、需要更堅定信念、同時也要接納與時俱進的新想法的另一里程碑,就此展開。
看到小弟的畢業紀念冊,「KMSH 57th」。
有沒有搞錯,身為 50th 的成員,現在卻看著數字逕向 60 靠攏,
照完鏡子再看看高中生稚嫩的臉龐,好吧,有些事不想承認也沒辦法。
待在天主教國家近 300 個日子,一回到家鄉就遇上農歷七月鬼門開,
掃空小時候害怕敬畏的心情,以更客觀的角度來欣賞宗教的虔誠。
一座座蓮花塔,集結了多少時間心力才創脫而出。
回來後馬上就吃了不少東西,雞排珍奶飯團蛋餅都是一歐元系列,
懷念的蛋包飯口味也不到二點五歐元,真是親民許多的價格。
但衡量整體消費水平,也不致於讓銅板鈔票們莫名爆走。
金門的寧靜和巴黎的繁華是相當大的對比,
當還在苦惱如何增快節奏以跟上巴黎的脈動頻率,
一下子,又要學著心如止水,將金門的微小變動也放大觀察。
於是乎,心理層面的敏感度調整,使我愈來愈弄不清楚,
到底是巴黎的嘉年華遊行熱鬧還是金門的全聯開張盛大。
縱然規模不同,換把尺丈量,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提到全聯,就想到這次回到金門覺得最大的改變,
莫過於是許多知名連鎖店的進駐,屈臣氏、清心、全聯、85度C,
還有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加入戰局的麥噹噹和 Mos 漢堡。
這一年大概是繼十年前小七漸漸取代傳統雜貨店後,
另一波最大的改變浪潮,銳不可擋。
別說是麥噹噹和肯爺爺的電視廣告,
小時後看到思樂冰和大亨堡,都覺得是到台灣必吃的美食啊。
等到小七真的在金門開了,高得可怕的首日營業額,
同時也透過嘗鮮的口腹,捏滅廣告在心裡築成的美好。
「是還不錯,但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吃...」
現在的金門,很像和小時候印象中的金門漸行漸遠。
再過一陣子,或許沒有人從台灣帶來的伴手禮是炸雞全家餐,
因為轉角轉過去,排隊排個十五分鐘就能夠熱騰騰地出現在眼前。
高中以前許多人都不喜歡穿制服,全校相同的樣式無法發揮個人特色,
但在大學的制服日,穿起制服卻能驕傲地想起過往共同的酸甜回憶。
「Common Symbol」,那是我們共同的烙痕。
如果閩南建築和戰地史跡在生活佔的權重沒有那麼高,
或許「沒有知名連鎖店」也算是共同烙痕的一部份。
金門另類的獨特性。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市場裡愈多競爭,
自然使得消費者能擁抱更多的選擇與更低的價格。
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壞,客觀更是眾多主觀的集合。
而我想表達的似乎只是,還不習慣這樣子的改變。
當年齡跨過四分之一個世紀,許多人都向學生時代告別,
欠國家的 on-line game 也登入登出,重回到老百姓的生活。
踏入社會後,原本在意的事情有所轉變,
在學校累積的學識和歷練,也在此時傾倒而出。
寫到這裡發現又快寫不下去了,下次不放這麼多照片了。
倒是回台灣後,又回復了之前看書的習慣,
在書店裡來回反復翻了幾十本書,帶走了余秋雨的「行者無疆」。
這是本描述余秋雨先生在歐洲九十六個城市的尋訪後的心得,
有些地方造訪過,有更多地方還等待著,於是試著當作他山之石。
翻開書細看後,有股莫名的挫折感湧起。
不是因為覺得文字或照片難以望其項背,而是找了這麼久的書,
知名作家的文筆加上有興趣的內容,竟然還是沒辦法強烈勾起我看書的欲望。
行屍走肉,生活常常就變成了這樣。
有想做的事情,有目標,卻無力去掌握這一切。
照片來到了后豐港,三弟開啟了大阿姨家的大門,
這是我們家小孩小時候的共同回憶,就在這個海邊長大。
腦袋裡已經沒有了條理,所以還是就到此為止吧。
照片和文字本來就不一定要是生命共同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