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柏林行 Berlin Trip (下)

DSC_1132
結束了柏林一半的行程,意味著另一半行程的展開。


保留最完整的柏林圍牆-東邊畫廊、被炸得像牙齒的威廉大帝紀念教堂、
南烤北煮的柏林味水煮豬腳、國會大廈和聯邦總理府、高聳的勝利女神紀念碑、
施普雷河晚間的夜景、辦過兩屆世足一屆奧運的奧林匹亞體育場、
再訪波茲坦廣場、還有那設計感十足的猶太博物館...





[le quatrième jour]

DSC_0892
民宿住的地方在蠻市中心的,搭個幾站地鐵就可以有很棒的景點。

DSC_0893
今天首先要造訪的是東邊畫廊,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柏林圍牆。
在還沒走到目的地的時候,路邊有被彩繪得很過份的房子。

DSC_0894
跨過一道頗有古味的橋樑。

DSC_0897
從橋樑探出頭去,河面的寧靜也讓心情平靜起來。


接著就來到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囉。

DSC_0915
全長一公里多的柏林圍牆,在圍牆倒塌的隔年(1990)時,
德國政府即找了許多藝術家在圍牆上創作,一幅幅的畫作,
有諷刺和時事等等的作品,使得圍牆除了阻隔的效果,也有了新的生命。


圖上這兩位男士是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布里茲涅夫和東德最後一位總理何內克,
兩人擁吻的歷史鏡頭在被藝術家畫下。

DSC_0917
一起比個「讚」。

DSC_0929
「Test The Rest」


看起來只是會心一笑的作品,當時真的有人開車撞圍牆試著從東柏林逃到西柏林,
但最後車上的人死亡,並沒有成功逃過去而得到自由。


DSC_0919
二戰戰敗國的德國,被指責是挑起二戰的主因,
被瓜分成民主德國(東德)和聯邦德國(西德),同時柏林也被一分為二。
隨著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提升,東柏林的人更多逃向西柏林,
東德在 1961 年建立起這道所謂的「反法西斯防衛牆」,就此阻隔柏林居民來往。


從倒塌至今也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看著綿長的圍牆,就好像正在看著歷史的一環。

DSC_0933
走完東邊畫廊後,來到臨近的 Berlin Ostbahnhof 車站轉車,
就順便把 DB 25 的卡退掉,結果欣育問了櫃台後,竟然是在白紙上寫一份聲明信就好。
德國鐵路這麼大的公司,沒想到要退卡竟然沒有正式的表格可以填寫。

DSC_0945
搭地鐵來到相當期待的威廉大帝紀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這座蓋來紀唸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國第一位皇帝)的教堂,在二戰時也被轟炸得相當慘,
留下奇特的形狀外,後來又在旁邊蓋起兩座八角柱的坡璃建築,作為塔樓和新教堂。


到現場後,可惜只能看到兩座八角建築,舊教堂正在進行修繕工程,整個都圍起來了。

DSC_0934
走進新教堂,藍色的彩繪玻璃搭上,和一般的教堂有股不同的氛圍。
在門口有捐獻的箱子和一籃蘋果,於是投進一歐元硬幣,帶了一個蘋果。

DSC_0937
來到旁邊的歐洲中心(Berlin Europa Center)準備享用豬腳大餐,
看不懂德文菜單,這裡也備有五種其他語言的菜單。


沒有多想,點了一份柏林式的水煮豬腳加上一杯黑啤酒。

DSC_0940
原本就知道份量很大,當下看到還是覺得很嚇人。
[不過交大管科兩個便當林瑪姬小姐後來來柏林時還是自己一個人嗑掉整份...]


先醃再燉煮讓整個肉質相當嫩,搭上馬鈴薯、酸菜和黃芥茉醬,相當地搭配。
還有 Köstritzer (最開始生產黑啤酒的工廠) 的 Schwarzbier,
比起調味過的柏林白啤,近五百年前開始的麥芽釀造黑啤更順著喉嚨。


吃完午餐後,離欣育回 Ilmenau 的車次時間也差不多。

DSC_0963
於是再度回到柏林中央車站,這個正點的車站。

DSC_0956
雖然有提早一點抵達車站,閒晃了一些店家後,
最後到月台的時候車都來了,剛好趕上車!


有夥伴一起旅行和單獨旅行是不同的感受,
接下來一天多的時間就變成了獨自行腳的旅途。

DSC_0972
從中央車站一路散步,來到河邊被戲稱為洗衣機的聯邦總理府(Bundeskanzleramt)。

DSC_0977
旁邊就是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aude),上面的玻璃圓頂是相當想去照相的地方,
免費參觀的國會大廈,通常前面都會有長長的人龍在排隊,
但剛好來時遇上圓頂在整修,就不得其門而入了。


國會大廈在希特勒時任總理,縱火栽贓給德國共產黨,
透過縱火法令的簽署和緊急法令,使得希特勒的權力大大提升。

DSC_0981
門口鑄了九十六片鐵板,上面刻著姓名和出生死亡日期,
這是九十六位議員,在縱火案的同年(1933)全糟到希特勒處決。

DSC_0984
離開國會大廈後,繼續走到附近的蘇維埃戰爭紀念碑(Sowjetisches Ehrenmal),
這場二戰最後一場歐洲戰役的紀念碑,後面小公園埋了四千多具將士的屍體。

DSC_0987
旁邊一些戰車坦克,好像金門八二三戰史館外的擺設,
再多台中間可以塞進小朋友的飛機就更像了。

DSC_0988
才下午四點多鐘,天色已經漸暗,小綠人變得特別顯眼。

DSC_0993
遠方眺望過去,勝利女神紀念碑在彼端昂首。

DSC_0998
再度回到猶太人被害紀念碑,在這裡和一位愛爾蘭來旅行的人聊了幾句,
幫他拍了幾張照片,不過當時心情不太好,蹲在其中一塊石頭上,
靜靜地看著人們在其中穿越,腦袋卻沒有多想起什麼。

DSC_1003
夜幕拉起,回到布蘭登堡門前,燈光賦與了大門不同的生命與畫面。


原本打算接著逛巾眉學姊推薦的猶太博物館,
結果在布蘭登堡門晃太久,在旁邊的店家喝了杯咖啡,再走到博物館時,
離關門時間剩下一小時,於是決定隔天再逛博物館,
延著施普雷河散步回民宿。

DSC_1038
走過巴黎的塞納河和英國的泰晤士河後,
對於在柏林的夜晚河景其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與比較心態,
但只是沒想到,河岸旁暗得幾乎沒有燈光,
人煙也相當稀少,走了兩三公里,只遇到幾個跑步的人和一兩對情侶,
河上鴨子的數量可能還多些,走近牠們,我吹著口哨,大鴨小鴨靠近,
望著鴨子們,又發了好一陣子的呆才繼續前行。

DSC_1047
好不容易看到幾個稍亮的建築物,但從照片黑色的純粹,
大概也能感受得到現場有多麼地暗。

DSC_1048
心情不好常常也伴隨著胡想的投射心態,柏林這個城市;
普魯士王國時,藝術上為了想趕上英法,在柏林蓋起了博物館島,
至今,整個博物館島上加起來的參觀人數,遠不及大英博物館或羅浮宮;
一戰後元氣大傷,在希特勒與納粹帶領下,德國發展得欣欣向榮,
發起二戰,希特勒希望打下整個歐洲,並把柏林訂為首都,
但最後在二戰期間,柏林沒當成歐洲首都,卻承受蘇美英多次無情的轟炸;
二戰後東西德被分別管理,柏林甚至圍起圍牆,
相同的人民被大相逕庭的意識型態管理;
直到二十年前圍牆倒塌,許多地方如波茲坦廣場大興土木,
速度雖快,比起英美法等國最大城市還是有段差距。


想到這,就覺得心情更加沉重了些。
更何況還有猶太人被大屠殺的慘列史事。


晚上的德國地鐵站,到處都是拎著酒瓶的男男女女,
沉重的包袱,到底需要多少酒精,才能麻痺歷史的創傷,
要有多少杜康,才能從創傷中得到救贖而重生。


沉浸在想像的思緒,回到民宿,草草決定隔天行程,
亂轉的腦袋,在與周公的聚會中得到暫時休息。


[le dernier jour]

DSC_1056
柏林地鐵上有許多玻璃都是布蘭登堡門的造型貼紙。

DSC_1062
首先來到柏林的奧林匹亞體育場。


原本對體育場的興趣還好,看到希特勒展中的影片,
希特勒在指揮台上發號司令的畫面,就決定來這裡走走。
建築物是冷冰冰的,但有些許聯結後,就多了幾分意思。

DSC_1066
可容納七萬五千人,帶著納粹意念的巨型建築。

DSC_1070
除了主辦 1936 年的奧運之外,身為五星級的足球場地,
在 1974 和 2006 也是世足賽的比賽場地。

DSC_1132
場地相當大,每個座位都顯得相當渺小。
而中間的綠地,就是 2006 年世界盃決賽,席丹使出鐵頭功的所在。

DSC_1087
參觀的人很少,走在樓梯上好像登山隊。


延著階梯走到第一排,打開椅子座下來,
如果把時間回到世足賽,這樣一坐不知道就要出走多少張小朋友了呢。

DSC_1114
走出場外,當年比賽的游泳池,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在使用。

DSC_1116
田徑場的規模也是只能用「巨大」來形容。

DSC_1117
場邊的牆上刻著當年各項比賽的金牌得主。

DSC_1123
聖火台。


右下角是當年希特勒所坐的元首台位置,但後來已經拆掉,
變成現在貴賓區的模樣。

DSC_1137
奧運銅鐘上除了有象徵權威的老鷹,旁邊還刻上了
「Ich rufe die Jugend der Welt!(我喚醒世界青年)」的字樣。

DSC_1163
這大型建築物光是走個一圈就蠻累人的,
來到地鐵站,一失神就錯過了一班車。

DSC_1167
坐在椅子上,等待下一班車的十分鐘,變得如此地平靜。


這雙腳,走過了幾個城市,之後會再走到哪裡,又能夠從經歷中,學習到什麼呢?

DSC_1171
逛猶太人博物館之前,回到波茲坦廣場佇足了一會兒。
現代化十足的廣場,曾是圍牆分界,被稱柏林人稱為「死亡之區(Der Todesstreifen)」;
如今圍牆已不復見,在地上嵌上銅板作為不可抹滅的烙痕。

DSC_1177
廣場上還留著零星幾塊圍牆。

DSC_1188
幾天前造訪的柏林愛樂廳,太陽的照耀下露出華麗的金黃色。

DSC_1189
來到附近的「樂器博物館」,走到門口才發現星期一休館。

DSC_1200
柏林愛樂廳小公園的雕像:左手琴右手弓。

DSC_1205
柏林愛樂廳旁的兩條街,一條是以設計者為名的夏隆街(Hans Scharoun),
另一條就是照片裡的卡拉揚街。

DSC_1215
在圍牆倒塌的隔兩年,1991年,波茲坦廣場城市設計比賽中,
除了 Sony 和 AT&T 兩家大企業外,Benz 也買下土地並執行各自的建案。

DSC_1220
Sony Center 的頂蓋,是富士山的象徵,這下子可有兩個富士山頂囉。

DSC_1227
由於目的地,猶太人博物館,沒有臨近的地鐵站,就從查里檢查哨旁的地鐵站出來。


檢查哨是冷戰時期要來往東西柏林的檢查點,圍牆不復在,查里檢查哨也是僅存的崗哨。
並不是因為誰叫作查里而命名,這裡只是 C Checkpoint,為了強化辨別,
C Checkpoint 就變成了 Charlie Checkpoint。

DSC_1224
建築物仍掛著美英法蘇四個國家的國旗。

DSC_1231
從東往西走就是進入美國區域,牌子的背面寫著就是離開美國區域。

DSC_1321
走過檢查哨,眼前這個金屬外觀還有如切痕般玻璃設計的,
就是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Berlin)了。


設計者是猶太籍的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這個從上看俯看像閃電又找不到大門的建築物,是他第一個大型建案,
設計的理念和建築都有相當難度,舉家搬到柏林,待了十二年終於完成。
近五十歲才在國際建築界一砲而紅的他,就此有接不完的建案,
包括擔任 2013 年將完成的「世貿中心一號」的總策劃人。

DSC_1239
館內分為三個主要走道(軸線),各自有設計的理念和來由。


整個博物館相當有質感,應該是到目前為止參觀過的博物館,讓我最喜歡的設計。

DSC_1248
館內的玻璃擺設的位置都相當特別之外,


DSC_1284
形狀大小也都各異奇趣。


據說切玻璃的人員只有一位,切了館內大大小小的玻璃,就花上一整年的時間。

DSC_1261
「Shalechet(落葉)」


以色列藝術家 Menashe Kadishman 在這灑了一萬個厚三公分的臉孔,
這個永久性的裝置藝術,是用來紀念「最終解決方案(Die Endlösung)」,
也就是納粹對於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計劃。

DSC_1265
星期一參觀的人不太多,按了幾下快門,看著這些各自不同的臉,
回想電影裡看到的屠殺畫面,而現在卻處在博物館中來憑弔,
這樣的時空交錯,如此不同的糟遇。


時勢能夠創造英雄,但絕大多數的人們,還是只能隨著大環境的潮流飄盪。


就像這些臉孔一般。

DSC_1269
走道的名字很像叫作「虛空(Void)」,筆直的階梯上,
穿叉著好似不屬於此的柱子,但又如此真實地存在著。

DSC_1274
戴起旁邊的耳機,走到一面如鏡般的牆面,耳朵傳來廣播聲音,
聽不懂的德文,應該是從前所流傳下來的,往旁邊跨半步,出現了雜訊,
再跨半步,就切換到了另一個頻道。蠻新鮮的設計。

DSC_1299
走進了「Holocaustturm(浩劫塔)」,深深的鐵門關上,光源只剩下抬頭可見的細縫,
外頭路邊行人的聊天聲和汽車經過的聲音都是如此清楚,但卻和世界隔離住了。


集中營裡的猶太人也都活在當時的世界上,但也被隔開了當時的世界,

DSC_1303
途中許多介紹猶太人的歷史和名人,但卻沒有太多興趣,引起了另一個念頭。
這間博物館的興建和許多人來參觀,或許都是因為猶太人經歷過大屠殺的原故,
除了這個原因,猶太人還是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以及在經商等方面的成就,
但引起關注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面對歷史,除非能超越光速,否則只能謙卑地面對這樣的不可逆。

DSC_1314
走回到大門旁的餐廳,輕輕地說聲道別。

DSC_1327
回民宿拿行李的路上,又看到滿街跑的賓士計程車。

DSC_1329
到了民宿,和老闆娘閒聊一陣子,拖著行李,搭著 S-Bahn 往機場方向前進。
夜幕,已悄悄低垂。

DSC_1330
離開柏林前的長廊。(話說右邊貼滿了 EasyJet 的廣告)

DSC_1335
搭上兩個月前定的便宜廉價航空(比台北飛金門還便宜),一個半小時的飛程,
從柏林降落到巴黎的 Orly 機場,結束了這段旅程。


散發出獨特的味道,刻畫著大戰的傷痕,這就是,柏林。

1 則留言:

Li-Wei 提到...

你的柏林行比我的正點多了。天氣果然很重要!看一看後我覺得我應該還要再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