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戲到底是在演什麼啊?"
已經坐上的觀眾席我還有這樣的問題,
顯然沒有把功課給作足.
燈光暗下,
那維勳在舞臺邊演奏小提琴,
很鮮的感覺,
就是在看"現場"的那種感覺.
接著,
萬芳和單承矩出現在大黑板上,
兩個人的獨角戲,
利用舞台和燈光巧妙的安排,
每次對話都是一封信,
始終沒有面對面或是肢體上的接觸,
用這樣的手法,
完成了這樣一部具張力的戲.
生活型態的對比,
隨年齡成長講話語調和心態的改變,
黑板上一筆筆的畫作,
燈光和翹翹板的運用,
筆友和面對面的差距,
對人生的體悟的無奈還有和現實生活的妥協.
看似簡單的戲背後有太多可以去探尋究竟.
"當我們擁有的同時, 就已經開始失去"
看到一些片段真的令人起雞皮疙瘩,
大概想到類似的經驗,
頭腦產生的共鳴.
很喜歡這兩位演員,
萬芳把陳淑芬詮釋得太好了,
很難想像演員怎麼把自己帶向另一種個性,
單承矩入戲超深,
在舞台上掉了三次眼淚,
看得有些感動.
當陳淑芬離開,
旋轉的翹翹板逐漸停止,
從未親眼看過淑芬畫展的政國,
開始在黑板上到處走動,
穿插在淑芬現場的畫作中,
這樣安排的感受衝擊真大.
淑芬突然出現在後面,
讓人嚇了一小跳. XD
燈暗,
現場揚起萬芳唱的收信快樂, [收信快樂]
演員謝幕的時候觀眾的掌聲真的超熱烈的!
真是很好看的一部戲!
回來後還找到萬芳的blog, [萬芳的房間劇場]
剛看完戲來看很有fu.
原本以為當下的感受最大,
沒想到睡醒後的感受更深,
一下子接收兩個人的人生,
太不容易消化了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