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Paris, Je t'aime!


原本這幾天打算先到 CROUS 去報到,
接著再到十一大去找 Zouhdi 老師辦學生證和問能源學程的行事曆。
結果老師寄信和我說現在還在放假,說下星期再和他聯絡。
沒辦法,只好又跑出去玩了。


出去玩之前還是先來點生活上的瑣事。
三天兩頭還是要到超商補點食材和飲料,住在 La Defense 附近的特點,
大概就是在路上都能看到些頗具現代感的建築物。


這間就是我們最常補貨的地點,Auchan。


早餐不外乎就是麵包配牛奶。


而午餐和晚餐就是很中式的食物囉。


昨天陳小奔被忘在台灣的大提琴寄到了,
拿著單子到路口去領貨,黑人司機大哥拿單子要我簽收,
我很自然地簽下中文後,司機大哥用懷疑的眼神看了簽名好幾秒,
才默默地走到駕駛座開車。
方塊字果然對字母體系的語言比較陌生。


搭上 Metro,在 Châtelet 轉車時,
耳邊傳來 Vivaldi 的「秋」第三樂章,走近一看,是一組小樂團在演出。
旁邊還在兜售獨奏者所灌錄的 CD 呢。


抵達 Metro 4 號線的 Cité 站,
來到了孕育繁華巴黎的起源地,Île de la Cité(西堤島)。
和 Île Saint Louis(聖路易島)比鄰而居,
唯二在 La Seine(塞納河)中自然形成的小島。


轉個彎就能走到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在以天主教為主的法國,「我們的女士」指的就是聖母瑪麗亞了。


看到艾菲爾鐵塔的感動,是對一百多年前工藝技術創舉,
還有建築師艾菲爾面對藝術界與群眾抨擊卻能堅持完工,帶有衝擊性的感動。
那是三百位懸空安裝人員,費時兩年所完成的傑作。
然而,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感動卻有所不同,那是架構性細膩的感動,是連綿不絕的感動。
上哪去找對稱性嚴謹而帶著無數細部藝術創作的建築呢?


巴黎聖母院不但在歷史和宗教上具重要的意義,
在建築上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之作,哥德式建築的特點諸如
尖肋拱頂、飛扶壁和花窗玻璃,在這裡都能輕易被窺得。


從背面(東側)望進,尖肋拱頂和飛扶壁充斥在建築上。


鄰左的小園子流露出一股恬靜的氛圍。


由外往內看的偌大花窗玻璃少了五彩的繽紛。
可惜時間上有所限制,下次要連著院內的巨大管風琴一併欣賞。


塞納河上的旅客遊艇,Jesse 和 Celine 搭過的是哪一部呢?


岸上各式各樣的行人也構成有趣的畫面。


緊靠聖母院的小蹺板,擁有無邪天真的笑容。



再度走回聖母院正門。
之後要再來和 chimères 們親近親近,能找鐘樓怪人的話當然就更好了。


教堂前的廣場(parvis)是咕咕們的集散地。


迎面而來的白髮老伯是在地的弄鴿人。


需要鴿子置喙的頭皮按摩,把麵包碎屑放在頭上準沒錯。


廣場週邊除了快門聲環繞外,以筆觸記錄美好影像者也不在少數。


離開聖母院恰巧看到的隊伍出巡。


旅客巴士和公用腳踏車。


接著就跨過西堤島,延著塞納河左岸漫步。
沒有佇足品綽咖啡,目光被各式紙本藝術的小販給吸引住。


說實在的,光是藝術品、博物館和各式建築的巴黎已經夠令人流連忘返了,
而藝術家們和可愛的攤販們更點起了帶生氣的龍睛。


再怎麼樣的藝術品,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人的本質。
那是創作者和欣賞者的主觀認定與實現的互動,擦出正向的火花。


轉角遇到 La Conciergerie。
這座巴黎的古監獄,在大革命間分不出青紅皂白,將無數人送上斷頭台。
從瑪麗皇后到雅各賓首腦 Robespierre,無一倖免。
沾滿鮮血的外牆與內壁,是歷史無從逆回的呻吟。


走過巴黎最老的橋樑 - 新橋(Pont Neuf)。
腦袋轉的是這趟漫步帶給我的衝擊。


一年時間的停留能有多少改變?
謙卑面對與自我展現的平衡又該如何拿捏?


同時也感謝這樣的機運,在人生最無所適從的時候,
能夠踏入另一個城市尋找答案,縱然前方未明,仍要跨步向前。


既然身處五光十色的大都會,就像波特萊爾所說,
試著睜大眼睛在街道上溜達,成為體會現代生活之美的熱情觀察者吧。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Paris, Je viens ici~

十四的小時的旅程,飛機緩降在戴高樂機場。

巴黎,我來了。

滿載到差點塞不下的行李,朋友親戚們的愛心,
帶著能讓我能夠到處所住,也帶來勇氣。

送機。

Blue Sky
平流層的藍天,漸層得一絲不茍而絕對。

領行李囉。

飛機上的鄰居,旅途上聊了不少。
十八歲的年紀已經來法蘭西闖蕩兩年,思想和興趣意外地成熟。

Bienvenue。Welcome。歡迎。

偌大的停機坪上伴隨著是耀眼的陽光。

回到暫住的地方,先打開電腦宅了一下。


吃飯皇帝大,五臟廟還是要先祭一祭才行。

就決定是你了,肉醬麵。
買了四十幾歐的食材,可以撐過好幾天囉。


走路到地鐵的途中會先經過 La Defense,又被稱為新凱旋門,
許多跨國的國際公司據點都設在這裡,附近也有許多現代的商業大樓。

搭上 Metro,比台北捷運複雜好幾倍。
完全沒有廁所,地鐵站裡常聞到尿騷味,小奔還看過有整排的排遺在旁邊。
車上沒冷氣,只能開窗戶來通通風。
幾乎看不到華人的感覺很怪,外國人的輪廓都好深。


在 Trocadero 站下車,走上夏佑宮的觀景台,
看到艾菲耳鐵塔(La Tour Eiffel)映入眼簾時的內心悸動,實在是難以描述。
這樣的生活太不真實,卻不真實得太美麗。


感動完後就該開始玩弄鐵塔囉。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在鐵塔附近有很多黑人在賣小鐵塔,
看到我們的樣貌,就開始講日文和韓文的你好,
看到我們沒什麼反應,就用中文講「你好」,
我們笑出來後,其他的黑人就開是「你好你好你好」,
講到後來「你好」都會講成「喵」,然後就變成「喵喵喵喵」。

巴黎的街頭常可以看到許多腳踏車,這是2007年開始推行的「Velib'」自助腳踏車,
可以甲地借乙地還,大約三百公尺就有腳踏車站,
年卡只要29歐就可以在巴黎市裡騎鐵馬。


轉角處的咖啡館。
有機會該在左岸漫步,嘗嘗甜點和咖啡了。



回程的時後搭 RER 到 Nanterre-Prefecture 站,
和 Metro 不同的系統,之後從巴黎十一大來市中心就要靠 RER 了。



左邊是國稅局的樣子,按下快門的時候還被警衛警告說不能拍照。


一出車站就會看到的建築物。


最近幾天暫時寄住的窩。
是專門租給音樂系學生的宿舍,每一戶都是樓中樓,
打開窗戶就會聽到各種樂器練習的聲音,
配上家裡蒸餾的咖啡牛奶,相當享受。


宿舍區裡都是長這個樣子,圓圓直上的樓梯很可愛。


老伯伯上樓梯。

在這裡的外食費用實在太高,沒辦法三餐老是在外。
就算回到家已經是疲憊的身子,還是要先煮完吃飽才能開始休息。


在巴黎的生活,
la vie a Paris, to be continued...